|
影响耐火浇注料流变性的三个关键因素耐火浇注料流变性 影响耐火浇注料流变性的因素很多,如颗粒的极限尺寸、形状、分布、吸水率;结合剂、分散剂的性质与加入量、加水量以及混合搅拌工艺等。但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结合体系、粒度分布和分散剂的性质与加入量。 01颗粒尺寸分布的影响 颗粒尺寸分布对浇注料流变性的影响研究由来已久,现已日臻完善。众所周知,影响耐火浇注料流变行为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粒度分布状态。大量的研究表明:浇注料的粒度分布系数(q)值,哪怕是很小的变动都会对流变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 颗粒堆积状况对浇注料流变性影响较大。在耐火材料领域主要使用的堆积理论为Furnus粒度分布及Andreassen粒度分布。由于Andreassen粒度分布的易操作性,而且方法简单,所以Andreassen粒度分布最为常用。Andreassen配料曲线理论,其公式为CPFT=(d/D)q·100(1) 式中:CPFT:较粒径d更细的颗粒的累计(体积)百分数;d:颗粒粒径;D:颗粒最大粒径;q:分布系数. Andreassen粒度分布依多元组分系统中的体积百分比计算,用对数曲线绘制,颗粒尺寸分布趋于直线,直线的斜率用q表示。通常q较低表示其细粉的比例较多。对浇注料而言,为了获得最佳堆积密度,q的取值应在0.2~0.3之间。采用较低的q值,物料分布中会有更多的细粉,这些细粉作为某种填充剂和润滑剂,保持粗颗粒之间不互相接触摩擦,从而获得良好的流变性。通过研究粒度分布(主要为Andreassen粒度分布)对浇注料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流变性的q值范围为0.2~0.25,q值取0.35时浇注料己无流动性。 02水泥的影响水泥 加入量对耐火浇注料自流率有显著影响。铝酸钙水泥在形成水化产物的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在加水量相同时水泥加入量多必然减少自由水的数量而降低浇注料的自流率。但水泥加入量过少会影响浇注料在常温下的强度。因此,在保证浇注料强度的前提下应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在超低水泥浇注料中,水泥主要起到迟效促凝剂的作用。在对刚玉一尖晶石一铝酸钙悬浮液流变特性的研究表明:随着铝酸钙水泥加入量的提高,悬浮液的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均出现增大的趋势。 03微粉的影响 浇注料中的微粉遇水后容易形成具有双电荷层的胶团,由于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微粒之间不形成团聚。加入分散剂后,通过离子交换增大了ζ电位,使胶团间斥力增大,这样在同样用水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浇注料的流动性,而保持同样的流动性则用水量减少。因此微粉的使用减少了用水量、降低了气孔率,使浇注料获得了更加均匀致密的组织结构。 |